据《劳动报》报道,昨天下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审理了原告惠普发展公司诉被告上海胤嘉国际贸易公司发明专利侵权纠纷一案。这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自今年1月1日正式对外运行后受理的第1号案件,也是首起开庭审理的案件。据了解,目前该院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近300件,同比原两个中院受理数增长近50%。其中,侵权纠纷案件占80%,合同纠纷案件占20%。
原告诉称,2010年被告成立后,未经原告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许诺销售型号为“HP818XL黑色”的墨盒产品。2013年8月,原告委托代理人购买被告一批喷墨打印机墨盒产品。经公证,上述墨盒产品所使用的技术方案在涉案专利的专利权保护范围,侵害了原告的专利权。原告还发现被告在去年国际打印耗材展览会上,对外推广、许诺销售涉侵权产品。因此原告请求判令被告停止实施侵权行为,销毁用于生产的专用模具、设备以及推广宣传材料,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
被告否认了侵权行为,认为原告仅根据一张侵权对比分析表,不足以证明其销售产品所使用技术落入了原告的发明专利权保护范围,并表示,双方使用的技术方案既不相同也不等同。此外,被告认为自己仅仅是销售商,并没有生产和制造涉案商品的行为,且其销售的商品均有合法来源,即使假设其侵犯了原告专利,也是善意销售的行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双方激辩了两个小时,法庭并未当庭宣判。
昨天的案件由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庭长和资深法官组成庭审“豪华阵容”,这在以往并不多见。法院表示,类似的院庭长办案制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庭审中,法官助理参与庭审,并准许了原告申请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请求。据了解,考虑到知识产权纠纷的专业性,今后法院将尝试通过设立技术调查官、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作证、建立技术专家咨询库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查明渠道,提高查明能力。
|